`

读书与成长

阅读更多

《论语》里说:⾏有余⼒再读书。意思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如果还有力气,再去读书。这里的读书,泛指各种学习。

《好战略坏战略》里有个概念,阈值效应:只有付出某种程度的努力才能影响一个体系,而当努力程度低于这个阈值时,收效就甚微。所以人应该集中所有资源,提升自己以达到阈值。

 

放到个人成长上来说,你学一个技能,做一件事情,提升某方面能力,都存在阈值效应。之前也写过,学习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复利曲线,一开始收益较小,到了某个节点,收益就会突飞猛进。这个节点,就是阈值。所以,我们应该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全部投入到那个关键事情上,尽快让它达到阈值。然后再去学习其他东西。否则,就会出现自己的事情没做好,学其他东西也没啥收获。事实上,也肯定没收获。因为无论是看知识星球、还是朋友圈、还是公众号文章,都属于提升见识。而能力不够时,是撑不起来这些见识的。虽然看这些「见识」,会很爽,有一种「看完就觉得自己有进步」的感觉,但这仅仅是知道,它并不属于自己。

 

本质上的原因:没想清楚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人在状况不好的时候,都急切想要改变。于是他会抓紧一切时间去做事,去抓起手边离自己最近的那件事情,因为他觉得不能浪费时间。但其实,真正有价值的事情,肯定不是一眼能想清楚,看明白,找出来的。它需要你不断思考、深入思考、大量思考,不断搜索、分析、对比,研究,才能找到那件对自己长期有帮助的事情。这个过程很累,因为思考很耗费能量,思考比搬砖还累。所以人们倾向于逃避思考。但是,不思考,立刻做事。看似节省时间,实则大概率是无效勤奋。方向错了,无论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力气,甚至越做越错。如果把做事比作砍柴,那思考该做什么,就是磨刀。每个人一开始手里都拿着一把钝斧头,不磨刀,只砍柴,就会花了很大力气,依然收获很少。所以,我们每天都应该花至少 30 分钟时间,思考这 5 个问题 ——这事对吗?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什么事绝对不能做?什么事一定要做到底?这不是浪费时间,这是为了把注意力用到对的地方。

 

说几点建议

1、这个世界上不同领域的学问,知识,技能是无限的,再聪明的人,穷尽一生,也只能在某个领域深入一些,不要觉得什么都有用,什么都去学习,要知道对你而言,最重要,当前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2、实践过程中,遇到困境,遇到障碍,通过搜索、学习,跨越了困境,障碍,获得了事业或生活品质的突破,这是一种最有效率的学习路径。要明确知道自己的困境,障碍是什么,以及突破的方向在哪里,有目的的去学习。而且,一定要与实践结合。

3、很多知识技巧的时效性很短,你学到了而没有用到,其实很快就没有意义了。还有一些知识技巧所带来的收益天花板太低,为了赚一点蝇头小利浪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其实是得不偿失。

4、不同知识对不同人的价值不同,对别人有价值的信息对你未必有价值,不用试图去追随别人的价值理念。

 

 5、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要领悟透彻,完全形成自己的逻辑才是真的学到了,学会某个理论瞎套用,学会某个方法不知道其边界条件和限定范围,可能还不如不会。讲真,职场上不怕菜鸟和新手,这些人虽然产出有限,但破坏力也有限,最怕半吊子,自以为会,其实不会,用半懂不懂的理论来指导工作,破坏力非常巨大。

 

6、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学到一点,实践一点,领悟透彻,逐渐递进。学的不多不是问题,学的不扎实才是问题。我说真的,至少前几年我的观察,比如对数据索引效率优化,比如对性能负载分析,真的基本功学会了就能超越大部分同行了,但真的太多人,名词一套套的,粗粗一问好像什么都会,但基本功根本不到位,真遇到问题各种乱来,一点头绪都没有。7、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哪些知识落伍了,需要更新了,哪些新的问题涌现了,需要寻求解决方案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实践,或者实践没有达到预期,原因是什么。

 

摘录总结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