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是匿名社交,国内外“秘密”大不同

阅读更多

最近,国内科技圈横空出现一款红得发紫的应用,名曰‘秘密’。这款App可以让你跟手机通讯录里的好友,以及好友的好友,匿名分享自己的秘密,并获得他们的反馈或者点赞。

  秘密来自位于深圳的、原先做个性化资讯的无觅网团队,这款产品3月25日正式上线。在功能和设计上,秘密几乎原样照搬它的美版“师傅”Secret;后者于67天前发迹于硅谷,迅速引爆美国科技圈。上月中旬更是拿到了860万美金的天使投资,目前Secret的整体估值超过4000万美金。

  作为国内记者的我在这边刷着秘密,作为驻美记者的Lisa在那边刷着Secret,然而我们对这两款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评价,我说秘密上都是“负能量”,Lisa说Secret好“暖心”。也就是说,虽然都是熟人圈的匿名社交,但是秘密和Secret却形成了两种差异巨大的社区氛围。

  随意分享一些秘密和Secret的内容,大家先感受下。

1
 

  (秘密应用界面,不解释)

1
 

  (Secret应用界面,左:当你的室友贴心帮你准备着晚饭,因为你疼得动不了,正在斗争感染症 - 这时你就能感受到啥叫最好的朋友。右:今天早上我从我爱的这个人身边醒来,发现了一根灰头发,我一下子想到的是“哇哦……我真的和你一起变老了。”这真让我幸福。)

  在我的周围,秘密造成的“负能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质疑,有人认为“这个地方迟早会成为烂泥塘”;有人认为上面“只有流言,没有秘密”,因为它鼓励这件事:“你不需要为你说过的话负责任”;有人说,“秘密”助长了人与人之间的人身攻击,到头来匿名只能衍生卑鄙。

  对社交网络颇有见地的IT评论人洪波接受采访时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态度,“它支持发挥恶意,充斥谎言与欺骗,没有个社会带来任何正面价值,注定不会长久。”他认为国外的Secret亦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确实,Secret上也有流言,而且所遭受的质疑并不比现在秘密受到的少。就有人在上面指名道姓地骂Path CEO是个混蛋,说Path离死期不远了;还有人杜撰出Yelp收购Foursquare的不实传闻,搞得Yelp CEO都被迫出来澄清事实;以及一位自称为Evernote员工的用户爆料“Evernote即将被收购”,Evernote CEO不得不出来在Twitter上辟谣……

  Marc Andreessen风投机构Andreessen Horowitz的创始合伙人毫不客气地说,“(Secret这样的系统)被设计出来去鼓励负面行为,使人们堕落,让朋友伤心,刚开始为了好玩,最终结果却是破碎的心和毁掉的生活,每个人都会后悔参与其中。”

  尽管面临类似的质疑,但是目前所见,秘密中爆料、低俗的内容较多,而Secret中温馨、有爱的内容更多。我们试图寻找这种差别背后的原因,Lisa采访了Secret创始人David Byttow,但是我这边很可惜没有采访到秘密创始人林承仁,只好从官方资料以及此前的媒体采访中探寻一二。

  1.匿名的目的是为了分享真实想法,还是为了爆料发泄?

  David在接受Lisa采访时说,“Secret算是一个贴心的线上领地,你在这儿可以毫无压力地跟朋友分享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并且得到大家诚恳的反馈。你能看到很多人自发地去安慰一些深受抑郁症、酗酒、流产后遗症等等困扰的人。没有人知道自己帮助的人是谁,但就是会出于善意去帮助别人。”

  而“无觅网日记”介绍秘密时如此描述:“秘密是朋友圈的匿名爆料。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内心有不满和愤怒但并不方便发在朋友圈,因为你担心会影响同事或朋友关系。如果有一个地方依然是一群朋友们在聊天,但彼此戴着面具无法确认具体身份,这时用户就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不用担心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你看,两个产品团队的思路一开始就有差别。

  2.社区的审核和过滤规则是否完善?

  David表示,secret目前依然在完善规则和政策的过程中。已有的政策是,只要有两个人对一条秘密进行举报,这条秘密就会被自动屏蔽,除了发布者,没有人看得到它;也就是说,尽管发布者不会留意到任何异常,但其传播已经被遏止,这条秘密暂时没可能再收到更多的点赞了。与此同时,这条秘密会进入审核队列,工作人员会亲自查看内容,决定是将其清除还是给予放行。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官方审核,David认为社区拥有自主学习、自主净化能力。“每个Secret用户都享有这个平台的所有权,大家应该拿出点主人翁的精神,努力维护这个环境里的秩序。我们现已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对无良内容提出异议,评论给作者说,‘你没事儿吧?!’,‘你这么说很不酷’等等,或者直接向系统举报。”

  秘密作为后来者,开发初期为了抢速度,对于审核规则有所忽略,尽管设置了举报机制,但是在内容过滤与用户活跃之间的平衡把握并不容易。秘密开发团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在前期的“产品验证”阶段,未在内容审核上重点投入,其团队下一步的重心将转移到“内容运营和控制”上。现在秘密明确表示对色       情、人身   攻   击等内容进行封禁处理。

  3.用户心态与文化背景的差异才是最最头疼的问题。

  David在接受Lisa采访时多次提到“爱”,“真实”。他讲他开发secret的过程中,用模型给女友发了一条匿名消息“I love you and I miss you。”David没有承认但是女友已经猜到了,这件事给了David灵感,他说,在Secret的匿名世界里,你把那句“我爱你”扔出去,目的仅仅是让某个人感受到一种情感或者共鸣,让几个词或者一句话帮你完成这个的使命。因此,虽然你只是个普通人,“只要一条‘秘密’足够打动人,引得很多你的好友和好友的好友都为它点赞,它就会传播得越来越远,跟它的发布者是谁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一个很酷的优点。”

  在美国待过很长时间的林承仁认为,熟人间的匿名社交在中国会有更大的市场,因为国人更喜欢含蓄的表达观点,有啥话都不太愿意当面明说。这句话说的没错,但是实际情况要更复杂一些。含蓄的中国人不愿意当面表达爱,更不愿意当面表达不满,这与直白的美国人这一分钟吵架下一分钟互相道歉非常不同,这种不满更容易在匿名环境下聚集。

  用我的同事Lisa的话说,中国人可能平时受压抑比较多,吐槽的渴求大一些。在不同的文化或者社会现状下,哪怕是同一款‘秘密’应用也很可能呈现完全不同的化学反应。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