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着离开惠普》读书笔记之领导艺术和人才培养

阅读更多

领导艺术和人才培养

德才兼备,德为先是惠普的用人原则,即考核一个人的标准,一个是,一个是

惠普是这样对进行定义的:就是企业提倡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的背后就是对好坏、对错、善恶的评判。优秀的管理者一定是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人,而不是把持知识、控制信息的人

在公司的变革时期,我却没有像以前那样经常与员工沟通公司的发展方向,员工在我们这个部门的职业前景如何,大家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等问题没有答案,所以他们觉得有点理不清头绪了,有些茫然,按照他们的理解,那就是我的战略思维不清晰了。当然在那段时间我自己的确很迷茫,面对未知的变革,自己也很难适应,非常不理解惠普和安捷伦为什么要这样折腾,为什么不采用更稳妥、更温和的方式去革新,非要选择革命式的变革?可以说,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这件事情上,我的部下与我的上司观点是不相同的,他就使我从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我们说,一个人的品质好坏、水平高低,不能由自己来评价,而是要靠别人来判断,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真实的、客观的。在英文里有这么一句话,别人怎么看你才是真实的(perception is truth)

 

在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计划前,没有人敢放心,只有知道了他的具体计划、方法以及完成任务的依据,才能让人放心。

 

管理者要站在公司的角度看问题

其实道理很简单,他每次接到调令的时候,都是站在公司的立场上看问题,而不是考虑个人的利益,只为个人利益着想的人肯定不愿意离开大分部,而他愿意牺牲暂时的个人利益以换取公司的利益,于是公司叫他去干什么他就去干什么

 

第一,惠普特别强调管理者的,越是级别高的官员,惠普越关注他能不能无私地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去看问题,替公司利益着想。

第二,能不能做到顾全大局、能屈能伸是衡量管理者的重要的指标。

 

只有那些能为公司的利益愿意牺牲暂时的个人利益的人,才会被惠普认为是有的人,所以也是最容易得到提升的人

 

为了让管理者树立全局观念,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轮岗,以便让管理者在不同的岗位上学到不同的东西,因为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位置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就变了,如果管理者能接触不同性质、不同岗位的工作,可以开阔眼界,从而使大家学会换位思考,否则你就会老是站在自己部门的角度看问题,不善于顾全大局。

 

在惠普,通常在一个人提拔之前,都要做类似360°评估的调查工作。360°评估又称为多渠道评估,是指通过收集与受评者(主要是管理者)有密切工作关系的来自不同层面的人员的反馈意见,来全方位地评估受评者的工作能力、行为准则与合作精神。

 

管人管事更重要在惠普,关于领导者的定位有一个很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管理者是教练而不是老板。老板可以发号施令,而教练却不同,因为衡量一个教练的水平高低不是看他自己多么能干,而是看他带的团队水平如何。

 

 

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完成从自己做事到指导别人做事的转变。一件事情,管理者自己做的话,可能1小时就能做完;教别人做的话,却要花3个小时,但是作为管理者,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花时间去教别人;因为只有教会了别人,管理者才是称职的教练。

 

总的来说,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包括管人与管事两大类,初级管理者以管事为主,管人为辅;级别越高,管人的比重就越大;到了中国区的高管层,绝大多数时间都应该是管人,只有少数时间在做事。

 

所谓做事就是自己干活,而管人就是跟员工谈话,指导员工做事,或给员工做示范,或者给他做评估等等,总之是跟管人有关的工作

作为一个合格的基层经理,你至少要做到30%的时间在管人,70%的时间在做事。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的困惑,辅导他们用正确的心态去工作

 

中层管理者应当一半时间用于管人,一半时间用于做事;而高层管理者应当有80%的时间在管人,20%的时间在做事。

 

为了团队的利益和公平,管理者有时候必须勇于做坏人,对表现不好的人不能姑息,该批评时就得批评,该开除时就得开除,否则不好好工作的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批评和处罚,或者没有被开除,那好好干的人会觉得不公平,结果是一个坏的员工就把其他人的积极性打消了,甚至带坏了,公司的风气就被毁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必须学会做坏人

 

管理者的角色是造钟而不是报时。什么意思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我问你现在几点了,大多数人都会看看表告诉我一个时间,这就叫报时。那什么叫造钟呢?如果有人问你几点了,你可以告诉他,要想知道几点了,有几个办法:

第一,去买一块手表或者买一个挂钟自己看;

第二,自制一个沙漏;

第三,根据天空中太阳的位置推测时间等等。

从而启发问话人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造钟

 

 

国内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喜欢显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现这种能力的过程来换取成就感。因为我们过去衡量一个管理者的水平高低,是看这个人能不能办事,遇到难题能不能想出好办法去解决。在这种标准下提升为管理者的人,都是个人能力很强的人,他们在指导下属时也习惯于亲自上阵。这样做解决问题的速度最快,管理者在第一时间告诉员工答案,员工回去一试,果然见效,立竿见影。

但是当员工再次出现问题时,他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又跑来求助上司,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遇到难题找领导。如果每个部下都有问题的话,上司就成了救火队员。

 

 

在跨国公司里面,衡量一个管理者有没有本事,不是看他自己能不能解决问题,而是看他能不能教会部下解决问题,让部下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公司请任何一个员工来,绝不是为了让他天天坐在那儿等着上司布置工作,也不是上级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否则的话,企业培养出来的是一批只有躯体没有脑袋、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思考的机器人。我们所提倡的造钟,就是要教会员工做事情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在跨国公司里,会造钟的管理者才算是好的管理者。一个问题,我教会你如何思考了,就可以一劳永逸,员工就不会再回来问下一次了。

短期看,这样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明明5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事情却花了好几天时间。但从长期看,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慢慢地扭转过来了,组织效率也就提高了。这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做的事——造钟而不是报时。

 

 

惠普认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好的老师,必须会讲课才行。大家都知道老师是干什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职责就是分享知识。在惠普,只要你当了管理者,一个非常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讲课,给员工做培训。

如果能把你学会的东西,把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跟别人分享,而且是手把手地教会别人,你就是一个好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惠普在全公司范围内鼓励这种行为,所以经常讲课的人自然晋升得快,因为在公司价值观和员工观念中,这样的管理者是一个好人。

作为惠普的管理者,我们已经习惯了毫无保留地跟别人分享我们的知识和经验。

 

惠普认为,只要有好老师,就能把普通人变成训练有素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士。当然,分享知识的背后要有一个价值观念上的认同和制度上的保障,那就是企业中共享人性善的价值观,让分享知识者得到合理的回报,不会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局面。

 

领导者的另一个特质就是,各级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凡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能要求别人去做。作为一个经理人,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在惠普,各级管理人员,不管什么级别的,都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大家坐在一起,平等相待

 

 

依照惠普的处事原则,公司经营状况不好,不是员工的错,因为员工已经在本职岗位上尽心尽力了,不能让员工承担这个责任。而高层管理者应当为公司的经营状况负责,所以要让高级别的管理人员减薪。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塌下来个子高的顶着,而普通员工的工资丝毫不受影响。

 

在惠普,如果上司批评你了,你必须心平气和地接受,不要找各种理由去推托,或者千方百计地去解释,错了就是错了。管理者要敢于为自己及所在部门的失误或过错承担责任。当面对自己的部下时尽管不可能兴高采烈,但也不至于垂头丧气。

 

工作上不管有什么压力,管理者都得扛着,这是管理者的义务。管理者要成为公司内部压力和困难的缓冲器。也就是说,处在管理者的位置上,享受管理者的待遇,管理者就有义务作为缓冲器,把公司的压力在自己这个层面上化解;一旦管理者扛不住了,员工的士气肯定会受很大的影响——他们会认为:上司不行了,扛不住了,跟这样的人干没什么希望!

 

 

管理者的才能体现在花小钱办大事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是要在不增加人力,不增加额外资金的情况下,把一项艰巨的工作做好,而效果却不会因此逊色,这才是展示你的能力和出色表现的时候。

 

 

所以与其花钱做广告,还不如把我们的每一项工作做到家,把钱花在刀刃上,这一切都是受花小钱办大事理念的启发

 

能不花钱就尽量不花钱做市场,能花小钱做到的,就绝不花大钱。这样做才能让企业赚到钱,因为花钱做事谁都能行,不花钱做事才看出你的水平,或者花小钱办大事才是真正的本事所在。

 

 

如何使部下欣然受命:

拍卖会式的任务布置让部下欣然受命就是让部下主动抢着要任务

 

这种布置工作的方式确实很有学问。管理者不是把任务硬塞给你,而是让你主动抢任务,因为被动地接受一些你不爱干的、不擅长的工作,更不合算,还不如主动一点,把自己擅长的、能干的工作先领到手。另外,为了让员工全力以赴地去工作,在布置工作的时候,出色的管理人员会告诉部下两件事情:第一,做这件事情会对公司有什么价值、有什么贡献、或者有什么重大的影响,以强调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第二,强调做这件事情你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能补充什么经验、什么知识、什么技能,把工作任务变成员工成长的锻炼机会,从而启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什么叫主人翁精神呢?无非就是让每个员工从心底里认为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他自己的事业,是为自己的发展铺路,让员工认为公司交给自己的每件事情,都是锻炼的机会、学习的机会。

 

作为管理者就是能提出恰当的问题,启发员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让他们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管理者的角色就是把好关。

 

管理者更需要的是把握好流程,看员工做事的流程对不对,比如这件事你为什么这么做,用了什么方法做,按照什么流程做。通过这些问题,上级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员工做的事情什么地方对,什么地方不对

 

管理者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

惠普文化认为,一个好的管理者,他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善于倾听。

 

 

学会开会是领导者的必修课

在惠普看来,领导者在会议上应当扮演一个聆听者、观察者的角色。

通过倾听各个部门经理的发言、甚至是相互辩论,启发自己思考,继而做出初步的判断,然后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之后再站出来,表明自己支持哪一种观点,赞成谁的意见。这样被老总采纳了意见的管理人员就会感觉非常好——老总支持我的想法,证明我的意见是正确的。

接下来自然由提出这个意见的人去推动执行,因为既然是他提出来的建议,执行起来自然会不遗余力,希望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是正确的。这种会议方式因为老板事先没有定调,所以与会者没有人知道老板的想法。大家可以就一个具体的问题争论,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便于进行智慧的碰撞,事非自然越辩越明。

 

 

畅所欲言

会议不能以保留意见为结局。

 

开会不能议而不决

有很多国内公司,开会时谈了很多事情,大家也都踊跃发言,都谈了看法,却没有结论。很多事情自然不了了之,要不就是这次谈完了,下个月开会还接着谈。但事实是,问题始终在那里,没有任何进展。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开会是议而不决。就算有的事情很难达成共识,也可以用投票表决的方式,让少数服从多数,但不管怎么样,议而不决的会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在惠普,召开决策委员会的会议时,一旦达成共识,所有的工作任务都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定下来,然后分派下去,明确谁来负责执行某项任务、什么时候完成、评估人是谁、评估标准是什么,然后在会后一天之内把会议记录整理出来发给与会的所有人员。每个人把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标示出来,贴在自己工作时最方便看到的位置上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